我是你们的好朋友,自诩为没有权威,只为搏君一笑的历史真相品鉴官,大家可以亲切地称呼我为小小飞鱼,那么本期我会为大家带来什么样的真相呢?
也正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了,以至于我们只能从史书中找寻出属于那个时代特殊印记的蛛丝马迹。
而在同一时期,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,不少还处于没有开化的时期,别说造型精美的青铜器,甚至连土制的陶器都不会造。
在我们的印象中以至于有些书中,在说到西周是如何灭亡的时候,都会提到一个女人和一个典故,这个女人叫褒姒,而这个典故是烽火戏诸侯。
正是由于这三个点是被串联起来的,就好比一串糖葫芦上的三个山楂,以至于让不少人觉得,彼此不可分割,不然就不能称之为糖葫芦,而只能被叫成山楂蛋了。
所以因为褒姒,周幽王才会烽火戏诸侯,才导致了西周灭亡,这几乎成为了一个盖棺定论的话题。
其实西周灭亡这个锅,还真轮不到高冷的美女褒姒来背,说到这,或许就有小伙伴要说了, 别扯淡了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都写了,这锅就是为褒姒贴身打造的,甩不掉。
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根据获赠的战国竹简(下称清华简)时指出:
几乎现在的男人们内心都有一个渴望,那就是娶一个高冷的美女回家,但如果真有一个高冷的美女站在面前,有多少人敢娶回家呢?
不过周幽王就娶了一个这样的一个高冷美女褒姒回家,但是迎接他的并不是褒姒的关怀,而是淡淡的忧伤,因为褒姒自打进宫之后,就没笑过。
为了博褒姒一笑,周幽王那是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,什么冷笑话,什么脑筋急转弯,什么黑色幽默等等,都试了一边,可是褒姒就不笑,当真是把高冷儿子演绎到了极致。
一个人能想到的办法总是有限的,周幽王就觉得自己实在能力有限,让褒姒笑这事,自己即便是天下的王,那也是做不到的。
于是乎,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——重金悬赏,只要谁能让褒姒笑一笑,就赏赐千金。
还别说,这要是放在现在,估计周幽王家的门槛都能被踏破,毕竟让一个笑的办法实在是太多了,实在想不出,还能挠挠腋下,我就不信,褒姒她能不笑?
说归说,笑归笑,当时一个叫虢石父的佞臣,听闻这则悬赏之后,觉得为大王分忧,是做臣子的本分,他就想出了一个馊主意。
这个主意能多馊呢,可以说是把天下的诸侯都玩弄在了股掌之中,他就建议周幽王把烽火给点燃了,这样天下的诸侯就会来勤王。
说实话,周幽王本来对这个主意并不感冒,他觉得点个烽火多大点事,这也能让佳人一笑?
不相信归不相信,但周幽王还是点燃起了烽火,天下各路诸侯,看到京师冒出了狼烟,觉得有外族入侵,于是争先恐后往京师赶。
说到这,或许有人就会冒出个疑问,那就是为何天下诸侯看到狼烟,就知晓有敌情呢?
周宅酆、镐,近戎人,与诸侯约:为高葆祷于王路,置鼓其上,远近相闻,即戎寇至,传鼓相告,诸侯之兵皆至,救天子。
意思就是说,看到烽烟就要勤王,这是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约定,是拉过手指的,敢不勤王,就会受到天下诸侯的共同讨伐。
所以当周幽王点燃起烽烟的时候,天下诸侯按照约定就要去勤王,结果等诸侯赶到的时候,镐京啥事都没有,一阵慌忙之后,才知道是被周幽王给耍了。
周幽王和褒姒站在高处,看着天下诸侯的糗样,觉得很有意思,而褒姒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,周幽王见到褒姒的笑容,整颗心都要融化了,觉得这烽烟点的是真值。
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,周幽王又数次点燃起了烽火,结果就把诸侯都给整烦了,想想也是,谁家没有一摊子事,天天陪着你玩,自己的家庭还要不要啦。
所以后来诸侯们看到烽烟,也不勤王了,直到后来,犬戎真的进犯了,结果诸侯无人来救天子,于是镐京被攻破了,周幽王身死,褒姒也被犬戎人给掳走了,西周就此灭亡。
烽火戏诸侯这件事,被实实在在记载在《史记》中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也没人提出质疑,好似这就是定论。
但是在2012年,清华大学在整理获赠的清华简时,发现竹简上所记载的故事和《史记》中的还真不一样。
清华简中记载,西周的灭亡根本没有褒姒什么事,更没有提到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一笑,而数次戏弄天下诸侯。
是周幽王咎由自取,周幽王的王后是申国申侯的女儿,本来这两家人和和睦睦,根本没有什么事,但周幽王觉得,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再扩大一点,所以他就举兵进攻申侯,想把申国据为己有。
这事就大了,当女婿的周幽王带着兵去打自己的岳父去了,申侯觉得很憋屈,奈何又申国实力弱小,根本无法抵挡。
为了生存,为了教训不孝顺的女婿,申侯想到了一个铤而走险的办法,联合犬戎攻打周幽王。
犬戎本来就愁着怎么赚点外快来糊口,这下好了,有人把外快都送到了家门口,不拿白不拿,于是便和申国一起出兵进攻镐京。
这下该周幽王急了,本来犬戎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,这次更是勇猛,直接把镐京都给攻破了,周幽王无法抵挡,兵败被杀,于是西周灭亡。
史学界本来就对“烽火戏诸侯”存有质疑,认为《史记》中记载的只是小说家言,而清华简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质疑,这就导致了《史记》中的部分的记载被推翻了。
刘国忠教授还进一步称,史学界因此可以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,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根本就是编造的。
那么为何清华简的内容更可信呢,这是因为《史记》成书于西汉,而清华简则是西周史官所写。
请输入你的在线分享代码
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
发表评论